11月26日,国务院公布我国减少碳排放详细尺度: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%至45%。这固然只相称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二三十年前的尺度,但对处于产业化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,已经是相称艰巨的任务。更重要的是,它预兆着“低碳经济”已经到来。这既是对过去生存方式的挑战,又蕴含着巨大商机。低碳的出产糊口方式是大势所趋,对中国企业来讲更是近在面前,谁预备得充分谁就能抢占先机,否则将付出沉重代价。
这并非危言耸听。“低碳经济”带来的是全新的生态系统,不仅包括天然生态,还包括全新的经济、政治、社会和文化生态,其影响将波及政府、企业、社会、民众糊口的方方面面,已经成为我们推进科学发展、实现现代化所必需跨越的一道门槛。过去一些依赖低技术生存的低端企业和高耗能工业,将在未来十几年内被淘汰;一些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企业也将面对重大转型。同时,“低碳经济”还将成为发达国家通过设置技术、尺度壁垒,迫使发展中国家高价入口其技术设备,从而主导新一轮国际规则制定的新筹码。国际节能环保市场的这些新规则,将确保发达国家的上风地位,并将自己一个世纪以来产业污染的产物让发展中国家埋单。这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大局,影响的是中国发展的节奏。天气题目将成为暗斗结束后*大的国际争端焦点,并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国际格式和市场走向。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,与其被动应付,不如主动应战,除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外,别无出路。
如斯之高的减排目标,将不可避免地改变我们的出产和糊口。大部门中国人将加速进入“低碳时代”。也许再过一两年,是否买一辆混合动力汽车,是否购买节能房屋,是否用“气化煤”、“风能电”,都会成为中国家庭的现实选择。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,怎么在节能减排上下工夫,不但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,而且是对社会直接而重大的责任。
然而,中国企业预备好了吗?显然还很不充分。一些企业思惟僵化,仍旧但愿凭借原有的出产模式、贸易模式获取利润;因协调性缺乏导致的重复建设还大量存在;在节能减排上的“中国创造”显著不足;结构性矛盾仍很凸起,发展方式亟待转变。就是节能减排力度较大、成效显著的中国石油团体,面临新的国家减排目标也需要做出新的战略铺排。如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自主立异,如何实现安全环保形势根本好转,如何形成减排治理轨制体系,如何推进全员减排意识、理念的树立和文化的立异,都是我们必需抓紧解决的紧迫课题。假如在这个题目上见识迟、步履慢,将会贻误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,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。
这是一个严重挑战,但长远来看更是一个机遇。可以预见的是,国家将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约束性法规,强化新能源工业导向。假如企业能够随政策导向动起来,做好充分的战略铺排,告外传统高投入、高消耗、高排放、低效率发展模式,抓紧技术立异和工业进级,就还是市场的强者和社会的优秀企业公民。假如再进一步,将节能减排技术做成工业,并掌握住技术尺度制定权和产品定价权,就能成为新兴市场的高端拥有者和道德制高点的占领者。这不仅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现实之举,而且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道。
挑战在前,机遇无穷。“低碳经济”时不我待!
新闻中心